English

展示动听的华夏音韵

1998-04-02 来源:光明日报 伦 兵 我有话说

民族音乐是华夏文化的瑰宝,这是千余位听众听了3月28日北京音乐厅举行的《良朋共叙庆同心——民族音乐推动会》后最深的感受。这台音乐会使近期较为冷落的音乐厅变得火爆,听众们不仅感到了民族音乐那优雅动人的魅力,而且还体会到主办者立足推动民族音乐的苦心,因为这的确是一场高质量的演出,几乎每个节目都能听出艺术家们花费的心血,这在民族音乐并不景气的今天是很不容易的。

尽管音乐会是主办者为民族音乐推动基金会筹措资金而策划的,但从曲目设定到演员全身心的投入,让你看不到过去常出现的应景演出粗糙的弊病,而每个节目的安排都能看出主办者的考虑:让听众通过音乐会领略民族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音乐会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要数广东音乐演奏家余其伟和古琴演奏家龚一技艺高超的演奏。余其伟在与戴亚等人搭档演奏广东音乐《连环扣》时,他的高胡演奏紧紧地抓住一个“扣”字做文章,悠扬的旋律层出不穷,高潮一个接一个,让你听时不觉随他的琴声去拨动心弦。在演奏《双声恨》时,余其伟把几个转调处理得有声有色,每一起承转合都十分精致,整部作品一气呵成,颇为完整。龚一的古琴演奏则把观众带到了另一个艺术境界,古朴典雅的琴声引得全场听众静声聆听,尤其那首《潇湘水云》,如泣如诉,而后乐曲渐渐地通过演奏者娴熟的荡揉技巧变得浑厚,如同平静的湖水掀起白浪;再往下便是荡气回肠的奔放旋律,演奏者的激情包含着悦耳的琴声向听众扑面而来,让人感慨万千;各种音型交错出现组成一首悲愤之歌,感染着每个听众,最后是减弱的“余音”缭绕在大厅。整部作品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音乐会上最有特色的节目要数中央音乐学院“江南丝竹”小组的演奏和广播之友合唱团的合唱。前者集田再励、于红梅、戴亚、张强等优秀青年演奏家,演奏的《行街四合》配合默契,在强弱变化的处理上和每个乐器的表现上都体现了他们深厚的功底,尤其是每一个力度转换都是那么和谐一致,细致入微。而广播之友合唱团的演唱则体现了一种对民族音乐的开发和拓展,是值得探索的形式。以往以美声唱民歌常常会出现音色和咬字的矛盾,但广播之友合唱团的演唱不但字正腔圆,音色还和谐透明,尤其那首表现大自然风光的《绿色随想》,把鄂伦春族民歌旋律配以灵巧的花腔和用合唱复调技巧表现的回声效果,把大自然的神奇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另一首以东北民间音乐为素材编配的《江河水》,也以动人的戏剧效果感染了观众。

当然,任何音乐会都不会十全十美,与前者相比,两组女子重奏小组的演奏稍稍弱了一些。中国音乐学院女子室内乐小组的表演在表现上有些直白,音色还不很统一;而中央民族乐团的女子丝弦五重奏小组则在演奏变化上还需下功夫。

这台音乐会的成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即推广民族音乐要做实事,真正起到推动的作用。有一些人举办民族音乐会,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推动”只是一块招牌。推动民族音乐就要向这台音乐会的主办者那样想办法做实事,只开音乐会而不考虑质量,不但没有票房,对推动民族音乐也徒然无助。高质量的音乐会加上行之有效的推广方法,是民族音乐发展的保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